心理咨询
开云电子:偏执型人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来源: 添加日期:开云电子-02-02
一个人的偏执,可能改写自己的人生。
能将偏执升华的人,可以全情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领域中,成为顶尖的专家;
但如果一直固守于偏执,或许会将自己的人生变成悲剧。
98年上海闸北区佳世客商场爆炸事件的主角陈某,就有着明显的偏执型人格倾向。
整个事件的起因,只因陈某的老婆,偷吃了一口超市的巧克力。
那么“一口巧克力”是怎么变成“一起爆炸案”的呢?
陈某的老婆:沈某,在1998年1月22日上海市闸北区嘉里不夜城的佳世客百货商场三楼的超市零食区挑选商品。看中了货架上的一款巧克力,一时嘴馋就撕开了包装纸,咬了一口后,又将巧克力放回了货架上。
正准备离开时被保安拦了下来。保安从沈某的动作,判断沈某有偷窃的嫌疑。
当下就让沈某把包打开。刚开始保安认为沈某偷盗的是化妆品,谁知沈某镇定自若地让保安查,并声称:“如果查出来是我偷的,我按照原价三倍赔付”。
沈某笃定的姿态,加上扫码查证发现沈某包中的化妆品的确不是超市出售的货品。
陈某大声要求保安向自己道歉。但保安也很有经验,又回到了沈某逗留过的货架前,查出了被沈某咬过的巧克力。
沈某只能灰溜溜地掏钱买下那块被自己咬过的巧克力,并低头接受保安的批评。
回家后,沈某就委屈地跟老公陈某哭诉自己在超市的经历,唯独隐瞒了偷吃了巧克力的事件。
陈某听到老婆在超市被人欺负了,立马叫上了老婆的家人,一起去超市要个说法。
超市看到了一帮来势汹汹的人,也不甘示弱,播放了沈某在超市偷吃巧克力的视频。这让陈某吃了闷亏,因为的确是自己老婆有过错。
但是在陈某眼里,超市工作人员趾高气扬,甚至站在道德的高岭在说这件事,让陈某很难堪。
陈某当即要求,除去巧克力这件事,超市工作人员,包括保安,仍然应该向自己老婆道歉。因为超市是以怀疑老婆盗窃化妆品为由,来搜查老婆的包。同时要求超市赔偿老婆当天的误工费。
超市方面则表态:“明天给答复”。
但陈某等了一天,超市方面都没有主动给予回复。这让陈某怒火中烧,觉得自己被轻视和打发了。于是又带着老婆,叫了几个亲戚,又去了超市理论。
当天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口角。保安队长用对讲机,把商场当班的保安都调动了过来,7-8个保安围着陈某,关上了办公室的门,在里面大展拳脚。
等派出所接到报警,赶到现场时,保安和陈某都挂了彩。因为双方都动手,所以被认定为“互殴”。
其后,陈某反复前去超市,每次都声称自己带着危险品,例如:硫酸、铁棍。所以超市保安,只要看到陈某露面,就如临大敌,次次报警。
陈某因此进出了好几次派出所。
由于陈某有当兵的经历,咽不下这口气的他,自制了炸弹,在超市引爆。所幸当时引爆点是在走廊,爆炸威力也较。悦挥性斐扇嗽鄙送。
但因为在公共建筑物和公共场所投掷爆炸物,造成了恶劣影响,最终被闸北区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当时,陈某和沈某的女儿,才上小学而已。一个家庭,因为无业老婆一时嘴馋,偷咬了一口巧克力,导致丈夫陈某入狱五年,留下终身案底。
排开现实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偏执型人格对一个人行为和想法的影响。
为何陈某会走到这一步呢?跟他的人格有关。
偏执型的人,最多使用的两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否认和投射。
也就是说,他们会否认那些会让自己产生羞耻感的事件,或是把羞耻感投射给他人。
例如在案例中的陈某,他会否认整件事是老婆的过错。
虽然到了现。部吹搅顺胁シ诺南殖∈悠,理智上是知道发生了些什么事。而正是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接受事实的话,自己会需要面对强烈的羞耻感。
因为他不仅需要面对,老婆对自己隐瞒了偷吃巧克力的事情。还包括自己带着一帮子亲戚,现场被超市方“打脸”。
于是陈某的心理防御机制启动,先使用“否认”。这不全是我妻子的错误,是你们怀疑她盗窃化妆品,你们还搜了她的包。结果她没有偷,是你们冤枉她了。所以应该道歉和认错的人,是你们。(这样需要面对羞耻感的人,就转移为了超市工作人员)
那么在这种的心理动力驱使下,陈某后续的行为,都试图不断去证实自己的想法成立,即:超市方必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于道歉和赔偿。
也就是说,偏执型人格者,会把自己的所有心理能量都用来对付那些一心想要羞辱他们的人。
后续那些超市保安,就很明显让陈某产生类似这样的想法:他们就是想跟我对着干。所以我一定要教训教训他们。我不能随随便便地就让这些人给欺负了。
那么偏执型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南希.麦克威廉斯的《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一书中,对偏执型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咨询方式,做出了详细的描述。
偏执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临床经验表明,偏执者在童年期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效能感曾遭受过严重创伤,他们大多反复体验过压制和羞辱。
在偏执者的成长背景中,极端严厉的批评、反复无常的惩罚、毫不留情的痛斥以及难以取悦的家长都十分常见。
而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就是权威者。面对权威者的批评和惩罚,孩子会很自然地觉得是自己不够好,从而产生强烈的羞愧感。